按照正常的:除锈,除油,水洗,表调,磷化这些工艺流程来进行对比试验,同等条件下看磷化效果,可人为的创造一些环境比较苛刻的条件:
1、降低表调剂配比,可按0.2%或0.1%,甚至于0.05%的配比来配制表调液,看在这种条件下,工件是否可以上膜,能上膜,说明表调剂为优,不能上膜或上膜不完整,说明表调剂为差。
2、减少磷化时间,十分钟、五分钟、甚至二分钟,看在这种条件下工件是否可以上膜,能上膜,说明表调剂为优,不能上膜或上膜不完整,说明表调剂为差。
3、降低磷化温度,常温,或将磷化液放入冰箱冷却至10度、5度等,看在这种条件下工件是否可以上膜,能上膜,说明表调剂为优,不能上膜或上膜不完整,说明表调剂为差。
4、降低磷化液的浓度,总酸30个点、20个点、10个点等,看在这种条件下工件是否可以上膜,能上膜,说明表调剂为优,不能上膜或上膜不完整,说明表调剂为差。
搅拌和移动:可促进电解液对流,强化冷却作用,确保溶液温度的均匀性,不会造成因金属部分升温而导致氧化膜的质量下降。电解液中的杂质:在铝阳极氧化所用电解液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有Clˉ,Fˉ,NO3ˉ,Cu2+,Al3+,Fe2+等。其间 Clˉ,Fˉ,NO3ˉ使膜的孔隙率增加,表面粗糙和疏松。若其含量逾越极限值,甚至会使制件发作腐蚀穿孔(Clˉ应小于0.05g/L,Fˉ应小于0.01g/L)。当电解液中Al3+含量逾越必定值时,往往使工件表面出现白点或斑状白块,并使膜的吸附功用下降,染色困难(Al3+应小于20g/L);当Cu2+含量达0.02g/L时,氧化膜上会出现暗色条纹或黑驳;Si2+ 常以悬浮情况存在于电解液中,使电解液微量混浊,以褐色粉状物吸附于膜上。铝合金成分:一般来说,铝金属中的其它元素使膜的质量下降,且得到的氧化膜没有纯铝上得到的厚,硬度也低,不同成分的铝合金,在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时要注意不能同槽进行。
也通过天津电镀厂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了电镀的反应机理中电极电位。那么,电镀的反应机理中极化又是如何的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
所谓极化就是指有电流通过电极的时候,电极电位所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所以,又把电流-电位曲线被称为极化曲线。据天津电镀厂家相关人员透露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主要是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两种:
一、电化学极化:
由于阴极上电化学反应速度小于外电源供给电子的速度,从而使电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而引起的极化作用。
二、浓差极化:
由于邻近电极表液层的浓度与溶液主体的浓度发生差异而产生的极化称浓差极化,这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小于电子运动造成的。
*后,天津电镀厂家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告诉您一下两点:
一、电镀过程是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经电极反应还原成金属原子并在阴极上进行金属沉积的过程。
二、电镀原理简单而言,就是在含有欲镀金属的盐类溶液中,以被镀基体金属为阴极,通过电解作用,使镀液中欲镀金属的阳离子在基体金属表面沉积出来,形成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