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硫酸浓度:一般选用15%~20%。浓度升高,膜的溶解速度加大,膜的生长速度下降,膜的孔隙率高,吸附力强,赋有弹性,染色性好(易于染深色),但硬度,耐磨性略差;而下降硫酸浓度,则氧化膜生长速度加速,膜的孔隙少,硬度高,耐磨性好。
所以,用于防护,装饰及纯装饰加工时,多运用允许浓度的上限,即20%浓度的硫酸做电解液。
2、电解液温度:电解液温度对氧化膜质量影响很大。温度升高,膜的溶解速度加大,膜厚下降。当温度为22~30℃时,所得到的膜是柔软的,吸附才干好,但耐磨性相当差;当温度大于30℃时,膜就变得疏松且不均匀,有时甚至不连续,且硬度低,因此失掉运用价值;当温度在10~20℃之间时,所生成的氧化膜多孔,吸附才干强,并赋有弹性,合适染色,但膜的硬度低,耐磨性差。
镀件的形状及尺寸精度是根据镀件产品的用途决定的,一般来说形状简单的镀件其镀层质量较有保证,形状复杂的产品由于施镀过程中电流分散能力不佳,各部位的电流不均匀,镀层会出现厚度不均匀或其他的缺陷。因此在施镀过程中要考虑电极的形状及布置位置是否合理的问题。在镀件的尺寸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要求镀层的质量更高,厚度要均匀,电镀操作的工艺条件要更合理。镀件表面的粗糙度愈大,其表面积的真实性愈小,由于粗糙度大很难准确确定施镀中所采用的电流密度,影响了镀层的形成质量及时间,同时凸出部位与凹洼部位的电流分布不一致所得的镀层也不均匀,甚至出现各种缺陷。因此,除非镀件本身要求有一定的粗糙度,否则镀件表面在镀前要尽量整平,以保证镀层的质量。
滚镀的阴极电流密度虽然较大,然而由于电流的密度差异悬殊,多数电流消耗在高电流密度的工件上,平均电流密度却很小,结果是阴极的电流效率低,如果在操作中稍有疏忽,镀层的厚度就难以保证。
当工件翻滚时会使电流时断时续,要求加厚镀层需要延长滚镀时间,然而在局部处的镀层仍难以增厚。
滚镀溶液中主盐消耗较快,这主要是阳极面积常常不足,工件出槽时损耗较多等原因引起的。主盐含量过低时会引起电流效率下降,镀层难以镀厚,为此需根据化验分析数据及时予以调整。
滚镀件只能在篮筐里预处理,难免有重叠,故难以除尽污物。因而滚镀溶液易受污染,由于滚镀溶液对杂质较敏感,故溶液的净化处理工作量较大,往往容易因此而耽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