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镍合金电镀前处理常见问题氧化膜应在工件基材表面产生一层结构较差的氧化物或吸附物(称为氧化膜)。如果这种松散的物质在电镀过程中不能迅速熔化或消除,并且在涂层中混合,涂层的结合将大大降低,涂层的外观容易出现开花、雾、、粗糙度等缺陷,含氧化膜的工件表面状态称为“钝态”或“非活态”。这种状态会阻碍合金涂层在基材表面的晶格上自然加宽,导致各种电镀缺陷。产生金属表面氧化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钢工件Zn–Ni在合金电镀槽之前,需要进行酸洗。如果酸洗活性后空气暴露时间较长,电镀件表面会很快产生一层氧化膜,有时甚至会生锈。此外,酸洗活性中的酸浓度越高,钢件在空气中越容易氧化。因此,有必要在酸洗和活性中适当添加添加剂,以防止或减少氧化膜的产生。
磷化处理前生产流程是什么?首先,按5%占比,装备预脱油槽、主脱油槽。将原料按份额倒进槽液中,搅拌均匀后,丈量槽液的矿酸酸碱度。第 二步,丈量两脱油槽矿酸酸碱度放法。取槽液10ml,随后滴3,晃动匀称,随后取10ml0.1NHCL,边滴边摇至水溶液呈鲜红色晃动后不才行,这时读值即是矿酸酸碱度等级。正常矿酸酸碱度规定在12-20点领域内。(第 二个脱油槽测定法相同)第三步,装备改性剂槽液将原料按2-3%占比,倒进槽体随后足够搅拌,再取碳酸氢纳化为溶液,将槽液PH调为5.0就可以!
磷化与发黑之间的区别传统发黑处理的工艺流程如下:装料→化学去油→冷水清洗→酸洗→冷水清洗→氧化处理→冷水或温水清洗→沸水清洗→皂化→上油→装箱。 现行的新工艺硬膜光亮氧化发黑工艺具有以下优点:改变了传统碱性发黑存在的各种弊端,如常温附着力不牢、防腐能力差等。工艺处理的氧化膜具有高耐磨性(含微量合金元素)、腐性(是传统碱性氧化膜的30倍)、高光亮性的特点,且该发黑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只是增加了硬膜光亮处理工序,成本低、、易于操作,其工艺流程如下:装料→化学去油→冷水清洗→酸洗→冷水清洗→硬膜光亮处理→氧化处理→冷水清洗→沸水清洗→皂化→浸油→装箱。